多家青旅拒接35歲以上客人入住

孫渺
就現在新聞中透露的信息,青年旅舍對游客的接納年齡并不一致,有的是到35歲,有的是到40歲甚至55歲,對此青旅到解釋是青旅里面都是高低床,害怕年輕大的人摔下來,雖然從法律上不至于形成年輕歧視,但是聽上去也十分讓中年人扎心:原來到了35歲就會被認為年齡大到從高低床上摔下來。要我說,可能根本原因還是35歲以上中年人很少來青旅,并不是其目標消費人群,收益比起其中潛在的風險要小很多,很多青旅干脆就一刀切了。

聚興視野
社交平臺上的一則關于“北京市內多家青旅拒接35歲以上中年人入住”的吐槽帖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這個話題引起了人們對于年齡歧視和住宿權益的關注,也引發了對于青旅運營和客戶群體定位的思考。
首先,從公平和合理的角度來看,拒絕35歲以上中年人入住青旅的做法確實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作為公共住宿場所,青旅應該為所有年齡段的人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入住機會,而不應該基于年齡進行歧視。中年人也有旅游和住宿的需求,他們也應該有權利選擇住在青旅,而不是被限制在某些住宿類型或場所。
其次,青旅作為一個特定的住宿類型,其設計和運營目標主要是面向年輕人,特別是學生和背包客等年輕人群體。因此,拒絕35歲以上的中年人可能也是基于青旅自身的定位和運營考慮。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中年人就無法適應青旅的環境。事實上,青旅提供了一個多元文化的交流平臺,可以促進不同年齡段和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此外,對于中年人來說,他們可能更注重住宿的舒適度和配套設施,比如獨立的衛生間、空調、良好的隔音等。這些需求在青旅可能無法得到完全滿足,因為青旅主要是提供一種經濟、簡單和方便的住宿方式。因此,中年人在選擇住宿時,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狀況進行權衡和選擇。
總的來說,這個事件提醒我們,作為公共住宿場所,青旅應該為所有年齡段的人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入住機會,而不應該基于年齡進行歧視。同時,青旅的客戶群體定位和運營需要考慮年輕人的需求和特點。在選擇住宿時,不同年齡段的人也需要在自己的需求和經濟狀況進行權衡和選擇不同的住宿類型。
Charlie 付學軍
青年旅社通常以年輕人,特別是學生和背包客為主要顧客群體,他們的生活方式通常比較自由自在,對于交流、分享和體驗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年紀較大的顧客,生活習慣和需求可能與這個群體存在較大的差異,可能出現生活作息、休閑方式、語言交流等各種不一致。
因此,一些青年旅社出于商業考慮和營造特定的社區環境,會設定年齡限制,并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管理旅社和維護他們的商業模式。然而,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的爭議,被認為可能侵犯消費者權益,導致一些消費者的不滿。